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王维 〔唐代〕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题鹤鸣亭
辛弃疾 〔宋代〕
下途归石门旧居
李白 〔唐代〕
捣衣篇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夜坐吟
秋夕旅怀
山谷流杯池
顾印愚 〔清代〕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
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
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市阛,引策芳畦赴林薮。
筱聚莫莫掩蒙密,泉滴淙淙下幽黝。山前岭洞转谽岈,石上洼尊列窠臼。
惊开玉峡贯长风,兀立苍檐出重阜。行觞古意付流转,座客当时记谁某。
庙堂迁谪殊未厌,泉石风流良不朽。留题南渡各依稀,托迹西江何伧丑。
寓公宴坐本偶然,我辈登临差不负。归来小艇剪漪沦,回望幽亭恋楹枓。
山翁有约褰白云,更挈黄柑泛瑶斗。
浣溪沙 秋红
顾贞立 〔清代〕
百叶重台照眼明。水晶帘下伴孤吟。停车何必坐枫林。
不似槿花愁日暮,仅留颜色待秋深。清霜浓露沁檀心。
醉春风 临洺客舍
顾贞观 〔清代〕
禁漏莲花碎,玉堂清似水。而今荒店听鸡鸣,醉。醉。
醉。月淡藜床,烟低土锉,一番憔悴。
向壁馀灯穗,照人孤影背。不如梦也不逢欢,睡。睡。
睡。争忍寒更,教他湿尽,冷红残翠。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
顾炎武 〔清代〕
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忾若户前闻叹息,俨如堂上坐衣冠。
驯乌止树生多子,慈竹缘池长百竿。欲向旧京传孝友,当时谁得似丁兰。
闻湖州
永嘉一蒙尘,中原遂翻覆。名胡石勒诛,触眇苻生戮。
哀哉周汉人,离此干戈毒。去去王子年,独向深岩宿。
春半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念奴娇 题逸仙宋夫人瑶台宴杂剧
顾信芳 〔清代〕
书空咄咄,向吟窗谱就,霓裳新阕。一点雄心消不尽,化作彩云千叠。
滴粉搓酥,描香绘影,长吉心头血。步虚声里,泠泠似有仙骨。
应是秋颖花生,墨池香润,照彻瑶台雪。放眼乾坤供一醉,醉把唾壶敲缺。
鬼也揶揄,天乎懵懂,此意凭谁说。倚歌而和,欲将长笛吹裂。
落梅
顾朝泰 〔清代〕
何人夜吹笛,香雪落纷纷。流水失残梦,空山欲断云。
横斜愁对影,迟暮却怜君。翠羽啁啾处,疑来月下闻。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四
龚自珍 〔清代〕
手种江山千树花,今年负杀武陵霞。梦中自怯才情减,醒又缠绵感岁华。
题虎跑寺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己亥杂诗 其三一四
丹实琼花海岸旁,羽陵山似峚之阳。一家可惜仍烟火,未问仙人辟谷方。
台湾竹枝词 其三
郁永河 〔清代〕
编竹为垣取次增,衙斋清暇冷如冰。风声撼醒三更梦,帐底斜穿远浦灯。
珍珠泉应制
胤禛 〔清代〕
珍珠旧有名,官署一泓明。似沸光靡定,无风浪自平。
流长知物润,源洁觉心清。两度邀宸赏,澄泓荷宠荣。
将至五台山月下作
深沉院落隔嚣尘,夜静高悬月一轮。芍药栏边藏祖意,葡萄架里露天真。
契机且共论诗酒,忘我何妨互主宾。闻说台山蓦直路,明朝不必问前津。
清凉纪游一十四首 其五 北台
北台秀矗斗杓傍,楼殿凌虚结上方。众壑俱从檐下落,万缘都向槛边忘。
洪河如带明分野,恒岳为邻接大荒。世界三千空色喻,岂离般若一毫光。
冬日观象台 其二
梦麟 〔清代〕
严飙吹雪满西山,原野苍茫积素间。钲鼓一军劳挽粟,风沙十月忆当关。
重闉日落铜符出,大漠云驱塞马还。骠骑贰师俱寂寞,短衣拟缀羽林班。
题莲花
维极 〔清代〕
幻出是毫间,休作《爱莲说》。花叶不沾尘,从今莫饶舌。
葛衫
敦敏 〔清代〕
逃暑关门懒是真,偏宜野服称閒身。絺丝不必誇精细,浣濯终期绝垢尘。
拂袖轻随清梦杳,披襟凉入晚风频。任他裾拽朱门客,触热争趋罗绮春。
题敬亭弟松崖披卷图 其三
层岩苍翠古松边,倚石临流倍适然。随处家山堪傲隐,他年不屑买山钱。
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毛泽东 〔近现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还家
王浩 〔清代〕
万里还家一欠伸,好怀不隔九州尘。略回海内呻吟意,归及江南橘柚新。
小几安花如有约,幽禽入户似无人。更烦翠袖围佳寐,茗碗炉熏事事真。
拟杜子美诸将五首 其三
王昌麟 〔清代〕
千金铸剑吐寒芒,百战提兵定洛阳。黔首并心看克复,赤眉破胆走苍黄。
只今道路生荆棘,深恐关河塞虎狼。痛忆亲臣怀远略,江干流涕哭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