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徐文长传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赏析

醉山家

李达李达 〔明代〕

翠巘云来停北窗,醉眠蝴蝶梦双双。笑他杯度还多事,已分生涯不过江。

赏析

咏馨岁暮见怀且屡以多作诗为劝戏荅三首 其三

李达李达 〔明代〕

山中秋冬莫夜行,除却昏黑虫悲鸣。午枕醒来夕阳在,黄叶踏尽红枫迎。

屡过佛寺借经卷,偶问老农知树名。识得菩提待他日,与君宴坐说无生。

赏析

道溥兄席上分韵得只字

李达李达 〔明代〕

欧公官居颍之尾,文宴所与何多士。刘吕王魏暨徐焦,聚星堂上慕七子。

夷考其数今足矣,宫周奚冯两张李。假令犹在欣执鞭,陵轹前脩则非是。

泰之西偏有湖焉,升其甗见一堂峙。又如颍上有西湖,平铺颇瓈光十里。

主翁作吏得休沐,亦复携客游于此。杯觞谈笑继风流,江岫淮岑供平视。

翁言大邑我何须,愿尹猿猱宰山水。再烦公等步玉趾,既见君子吾乐只。

赏析

浣溪沙 清晨某站

汪洋汪洋 〔明代〕

抹轨冲暝蝶梦收,野灯三两洞新愁,天涯人物本天囚。

衫薄但输风露满,病深尤羡竹篱幽,人言不久过徐州。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江

张弼张弼 〔明代〕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赏析

大翁出塞亦既抱孙矣复连举四子戏赠二首 其一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含饴亦自足欢娱,又见双双挽白须。便使郑图添百子,可能代得老翁无。

赏析

寄江南诸同社四首 其一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白日歌声满大荒,于今斯道属辽阳。翻嫌李白归来早,不得长吟向夜郎。

赏析

赠净虚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閒云飘尽尔还留,万里长江一叶舟。风静波停山月小,碧天如洗夜悠悠。

赏析

赠一真师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瑜珈习后学毗尼,土榻蒲团日掩扉。十诵从今须细讨,莫教辜负水田衣。

赏析

怀顾家楼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几年挂锡石桥头,屋角梅花尽意留。多少幽人尚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

赏析

赠曹居士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一室萧然佛作邻,长斋惟与老僧亲。祇因世事难开眼,一卷诗书付后人。

赏析

黑雪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关东有黑雪,今乃睹其形。青天无纤云,皎日争光明。

土人指往事,曰此非佳徵。清白本其性,远近无殊称。

厥色稍不如,遂加以黑名。雪尔宜自慎,最险是人情。

赏析

即事有寄二首 其一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贵贱本殊伦,祸福无常理。大宝不发光,常恐逼神忌。

宁作井中泥,毋为江上水。水清起波澜,泥浊甘同弃。

宁为井中蛙,毋作枝间翠。枝高弋者慕,井深终有底。

达人置其身,不以众趋地。卑污胜高明,高明吾深耻。

赏析

冬日偶成十首 其一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一人有二心,何况二人同。面交且莫论,鲍管亦匆匆。

落日变朝槿,微风丧秋桐。兰室为枯肆,芳秽味俱浓。

安得一心人,相与耐寒冬。

赏析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十四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安居金塔寺,高吟金塔篇。主人情缱绻,老病意留连。

今冬又且过,不敢拟来年。

赏析

朱姑歌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玉叶凋兮芳草枯,恨从君兮君又徂。君已徂兮妾生胡为乎,噫,妾今日死胡为乎。

赏析

善哉行 其二

释函可释函可 〔明代〕

南有佳人,颜色静好。爱而不见,郁我怀抱。昨日犹壮,今日已老。

何以却之,出门刈稻。心洞雨晴,目开天扫。悠哉悠哉,孰知大道。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薄言置之,无求是宝。树下一宿,日中一饱。

古之圣贤,无他谬巧。众荣亦荣,众槁亦槁。瞻彼蚩蚩,惄焉如捣。

赏析

送思圆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世外应无恨,忘情亦大难。话空千绪失,梦剧五更寒。

云水何人趣,溪山后日看。送君从此去,相忆路漫漫。

赏析

丹霞山居十二首 其三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久住如初到,春山雨过时。重云笼瘦石,枯树吐新枝。

水满河梁没,虫藏野鸟饥。开门观日上,来往百情移。

赏析

食荔子怀止言澹归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去年同擘荔,坐月板桥新。复见手中物,顿思江上人。

紫霄朝暮石,京口去留津。一纸南安信,浮沉十二旬。

赏析

玉帘泉用伦使君韵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界破青山色,相看面目真。不因矜碎玉,何事到金轮。

莫问东流意,还同此日春。云烟笼不住,迢递出风尘。

赏析

秋雁二首 其一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雪消方北迈,霜动又南征。生自冱寒地,曾无炎热情。

河山今古暂,云水去来轻。为爱空潭影,长留秋月明。

赏析

答商丘伯侯若孩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披衣夜夜睹明星,古寺寒塘户半扃。笑我抛閒居市井,多君相见望州亭。

千家灯火销兵甲,万里烟波注海溟。野老新承堂搆旧,好添封事进坛经。

赏析

十四寒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一夜鸟飞绝,千峰影到栏。莫将银世界,空作月明看。

对尔皆怜白,何人不畏寒。浮云满原隰,遮莫悔衣单。

赏析

秋日喜袁特丘刘同庵过访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门无分水绕长松,亦枉高轩林下逢。竹院风高先见雁,经台日午不闻钟。

无心于世秋偏冷,有意寻僧梦独浓。相对秖应閒着眼,百年踪迹问云峰。

赏析

滕王阁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拨云倚棹度江津,戴笠登楼景倍新。雨过西山人望越,风回南浦雁归秦。

背城画角孤烟晚,近水芦花隔岸春。俯仰一回思帝子,碧霄无际浪无尘。

赏析

广州三首 其一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陆贾清谈收百粤,衣冠旷代见忠良。秩宗首义车先裂,文苑连营阵亦亡。

万古江山皆易主,一朝簪绂自从王。何人搆斗纡传檄,阖国身歼筑怨长。

赏析

十一日三登峰顶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何时何地独支藤,三上峰头尚有僧。风起烟销江练碧,云寒霜重石床冰。

平原返犊笛声远,古木留人月色增。万载清秋应共此,柴门深锁佛前灯。

赏析

湓石滩夜泊与阿字顿修书怀

释函是释函是 〔明代〕

古木森森山鸟鸣,孤舟日暮不胜情。多时沙际三人影,到处滩头一水声。

胸次欲横星汉外,须眉犹照晚霜清。风尘赖有敝袍在,地角天涯莫寄名。

形式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