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介夫丧母
边贡 〔明代〕
楚客抱沉哀,孤舟天际回。恩馀五鼎食,人闭九泉台。
古壁机丝断,残灯穗帐开。慈魂犹恋子,夜夜梦中来。
正月十五
城上旌旗闪夕光,城边戈甲俨龙骧。郊门月上游尘静,辇路春回细草长。
千古再逢周礼乐,十年曾奉舜衣裳。行宫咫尺天俱远,愁见林鸦接翅翔。
祷雨
久祈甘雨集灵官,赫赫骄阳势转难。月驭漫曾离毕宿,雷车空自绕仙坛。
巡檐卜润时看础,望极占云夜倚阑。迂腐似闻天鉴迩,古来王者必求端。
湖上忆亡儿羽
往岁春湖曲,尝携稚子游。花迎玉肤笑,云傍綵衣流。
隔水时穿竹,看鱼数探舟。伤心独来日,烟月暮含愁。
送董舅氏
暑雨晓初晴,山泉落涧清。一杯燕市酒,千载渭阳情。
陇月牵遥梦,江花伴独行。乱蝉无意绪,争向别时鸣。
万寿节
綵仗凌云启曙烟,翠华含日俯晴川。遥怜外阃称觞地,恰是西江献捷年。
鞶锡共欢恩似海,凯歌齐祝寿同天。微臣亦有迎銮曲,愿奏君王玉几前。
秋官刘美之使还居接待院出访
行尽梁河与汴山,杪秋南出暮春还。极知风采元无比,莫怪驰驱不暂閒。
城绕乱蛙青草路,寺临流水夕阳湾。诗坛旧驾高千尺,一榻清风喜重攀。
送匡敬夫按贵州
岁晚神京别,何时到鬼方。雪迷山驿冷,云接海关长。
去住新骢马,封题旧皂囊。遥怀征战地,几处有耕桑。
雪庵
大雪乾坤闭,开窗且静观。偶然同卲子,不是学袁安。
数在梅花得,春从太极看。凭将画前易,一问灞桥鞍。
丁丑元夕宴一斋殿下所先以事归五华杨先生赋诗见忆仰荅并酬谢一斋
楼外栖禽夜不惊,楼中月上霁多情。庭花欲放先春色,几瑟虚含太古声。
兴是剡溪催返棹,句飞东野故逃盟。灯衢醉拂流尘转,转忆王孙殿閤清。
王舍人招予不至坐客联句见促马上
晚来扶醉过城西,路出回塘复渡溪。座上多情重折简,社中诗好预分题。
青穿石径苔新破,绿转沙堤柳欲迷。瘦马未前心已到,却从何处觅霜蹄。
何圌樵寿五月十五日
胜地三茅北,嘉辰九夏中。寿尊浮海月,樵唱落天风。
席近红榴艳,庭深绿桂丛。遥怜烂柯者,仙籍会相通。
奉荅白岩诸公见怀联句
瞑鸟催归出寺门,长安风色已黄昏。林塘只隔水西渡,溪径故妨花外尊。
星列
赠刘介夫举人归金乡限韵作
云日昼冥冥,幽人过草亭。客衣寒映水,归骑晚侵星。
雨外山逾秀,霜前柳正青。醉翁多晏起,行李暂须停。
清明日刘黎二子携酒过访 其二
官舍劳君载酒寻,病多无柰踏芳心。孤亭岁久青松老,曲径春残碧草深。
友义昔曾称管鲍,诗名今岂下高岑。黄鹂紫燕如知喜,并舞双飞接好音。
寇中丞北抚宣府奉同南渠韵 其二
守边犹得近邦畿,亚相权兼大将威。乌府夜閒关月皎,戟门秋静虏尘稀。
探兵入塞无传箭,敕使临戎有赐衣。闻道六龙巡幸所,至今常见五云飞。
郊坛斋居有怀简风山月岩
咫尺行□隔几街,高吟何处美人偕。燕郊又属花时感,剡曲空劳雪夜怀。
伐木有声莺在谷,抱琴无韵月明斋。行宫朝罢亲曾数,屈指城西少旧侪。
挽王宪副父母二首 其二
白首来官舍,丹旌返旧山。有怀空色养,无日见生还。
暮草春回碧,机堂昼掩关。天涯有游子,肠断舞衣斑。
雪中
醉眼看馀密复疏,晓风吹散乱如初。一尊相对兴不浅,孤鹤伴吟行且馀。
桥滑可须羸蹇度,泥深同感落鸿书。江梅岸柳俱含冻,六管凭谁借一嘘。
九日雨中登楼
八月黄河拟泛槎,为怜重九一停车。登楼恰对冥冥雨,行径稀逢采采花。
苍树破云秋寺迥,碧山当槛暮城斜。乡园客路俱愁寂,传语游人漫忆家。
十六日再至寺
十日重来此,登临兴转幽。老僧烹石耳,留客坐山头。
阴洞生云雾,阳坡散马牛。翻嗟出城晚,不值菊花秋。
九月八日漫成
萧萧秋径晚霜馀,寂寂风帘向月疏。浊酒旋沽还对客,小楼翻盖且藏书。
云边露白鸿犹去,栋里巢空燕不居。欲向寒花问生事,为谁收卷为谁舒。
寒食郊行
来家疃前春可怜,芳郊迟日起晴烟。柳枝袅袅翠犹弱,花蕊菲菲红且妍。
荒陇岁时还俎豆,短墙儿女正鞦韆。青年竹马欢游地,华发经过思惘然。
上王氏妹墓
王郎呼不起,吾妹亦泉台。白日山头下,悲风树里来。
有亲差可慰,无子更堪哀。岁岁荒坟土,何人奠一杯。
东村暮归经罗侍御墓缅怀知旧恻然兴哀兼呈同志二首 其一
云日苍茫合,东郊暮雪时。古台斜落影,青嶂迥含姿。
泽静龙蛇远,山寒雁鹜饥。亲交半丘墓,愁诵七哀诗。
雪中次钱江楼宪副 其二
起居深借鹊巢安,著作从教酱瓿漫。迟暮岁华多客感,清修家世本儒酸。
春潜水市晴烟碧,雪抱山城午日寒。且欲醉眠歌习隐,不须章表乞辞官。
送翟给事廷献册封周世子还朝兼赴昌邑省觐三首 其二
登高逢岁晚,把酒怅多违。塔日霜逾静,岩花雪且肥。
家从东海过,天向北辰归。可道亲心悦,宫袍是舞衣。
过姚村旧业村有先君子遗陇
里巷纷仍在,邻翁半不存。午鸡喧井落,寒犬卧衡门。
侧宇天光入,巍阡雾色昏。百年桑梓地,回首一伤魂。
再次钱江楼
布被藜床雪卧安,草堂幽迥夜漫漫。有怀真爱故山好,多兴不辞村酒酸。
冲晓觑林梅恰放,趁暄行径石犹寒。长镵短褐无人识,白发明时老谏官。
赠张生下第还金齿三章 其一
逆旅嗟同病,相逢罢举杯。别期惊岁月,壮志感风雷。
路险三湘隔,心遥一雁催。可怜苏季子,还着敝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