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古风其二十一
李白 〔唐代〕
西湖杂咏·夏
薛昂夫 〔元代〕
长相思·折花枝
俞彦 〔明代〕
玉漏迟·咏杯
元好问 〔金朝〕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宋代〕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王国维 〔近现代〕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孙光宪 〔五代〕
南乡子·斜月半胧明
王鹏运 〔清代〕
斜月半胧明,拣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过秦楼·大石
周邦彦 〔宋代〕
浣溪沙·赋清虚
辛弃疾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