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矌不见,生世恻怆多。幸逢贤哲知,交臂倏已过。
乡耋盛文行,孟韩绍同科。四海士仰流,踵门肩相摩。
嗟余生晚矣,始冠贽庭阿。继见曾几时,奄复从虞歌。
所承得线霤,洪流逝江河。况复久遗忘,髟领垂衰皤。
犹欲抱残缺,为昔扬其波。岂不愧謏闻,稍足异传讹。
顾恨学非优,身名一么么。时髦策远骛,高闳冠峨峨。
孰干薮泽下,而为焦朋罗。坐是卧蓬衡,缄闭如螷蠃。
邈隔后来贤,朱墨方研磨。写述恐弗遂,毕世埋薠莎。
独君不见鄙,每顾问无他。投卷逾束帛,陈藉璋圭瑳。
见誉配懿古,愧汗生颜酡。岂君择取舍,有愿正邪颇。
眷玆牛下铎,尚俾雅乐和。广地孰无材,利欲为之劘。
尘霿苟不兴,万里曜羲娥。士为千章林,毋为附施萝。
寒风发江浔,危叶陨庭柯。一觞向风月,愿得相婆娑。
念子百里外,弁影篝镫俄。闾井岁苦饥,并日尘生𩰫。
饥喉出金石,植道为嘉禾。报诗恧言耄,嘉贶将奈何。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