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蜂目英雄吞四海,血祀初期千万载。稽山木像弃长江,逆溯波涛鬼无馁。
鸟喙辛勤十九年,平吴霸越世称贤。故国无人念遗烈,山间庙貌何凄然。
马守开湖利源迥,岁沃黄云九千顷。年来遗迹半湮芜,庙锁湖边篆烟冷。
吴越国王三节还,尽将锦绣裹江山。自从王气熄牛斗,庙比昭王屋一间。
乃知流光由德厚,祀典谁能如夏后。九年洪水滔天流,下民昏垫尧心忧。
帝惧万国生鱼头,锡禹洪范定九州。功成执玉朝冕旒,奔走讼狱归歌讴。
南巡会稽觐诸侯,书藏䰠穴千丈幽。蝉脱尘寰不肯留,千古灵庙依松楸。
吾皇盛德与禹侔,菲食卑宫恶衣裘。思禹旧绩祀事脩,小臣效职躬荐羞。
仰瞻黻冕怀远猷,退惜分阴惭惰偷。嗟乎越山高兮可夷而丘,鉴湖深兮可理而畴。
惟有禹贡声名长不朽,告成世祀无时休。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