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泊浔阳,蹑屩登庐山。中途乃却走,风雨相追奔。
飘飘清夜梦,长绕香炉烟。扁舟捷于鹭,拍浪栖吴门。
觥觥林丈人,持节抚此民。威惠既摩刜,文章括流源。
银烛为我张,酒杯能使温。图史出奇{匚曶},手眼罗球珍。
就中书律精,批引劳绳斤。为言当代笔,惟有东武尊。
欣然出缇袭,相与参骨筋。横帧若云舒,细字宛珠连。
真韵澹逾即,古光深可扪。渊哉书意远,气如敷浅原。
颉颃五岳形,吐纳九派川。知其心手际,涵抱气化元。
适然写此记,意象宛肖焉。心神我已移,面目喜遇真。
平生嗜八法,颇亦厌拘牵。安得万里景,归此一捥悬。
行观海门潮,更袖岱岳云。登峰欲造颠,𣶮水当求津。
请看汶领游,谆谆果其缘。山阴有法乳,何日许重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