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朔金门彦,延陵直指声。艰难猺峒路,遭际桂林城。
书到知予在,歌长见友情。离群真历劫,访旧半构兵。
党锢同亡命,髡钳各易名。故人皆散失,季子得逢迎。
卖药方曾效,从戎计未成。吴江家总破,闽海国重倾!
癙泣通三载,夷歌尽五更。葵心终耿耿,蒜发故茎茎。
崖复看猿度,天长羡鸟征。梦颠江右复,涕洒粤东平。
过岭风全暖,开年日迥明。朝廷需战伐,吾道愧坚贞!
再著冠裳好,重逢父子惊!鸡坛皆列宿,麟阁半同盟。
学士今为相,台郎且晋卿。携孥依北道,给札赋西京。
对酒探阄熟,联吟并马行。双星随斗出,一雁掠霜鸣。
祗觉生存幸,翻悲死丧轻!武公尸不返,农父祸谁撄!
白社馀三士,青云仗两兄。服官怜我拙,招隐鉴君诚!
水忆漓江碧,峰思独秀晴。躯残舌仍在,粒绝笔能耕。
岁月将诗记,篇章把烛评。春帆应抚手,唱和送馀生!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