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