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金朝〕
断蓬踪迹去依刘。试登王粲楼。此心安处即菟裘。
尚何来往求。
诗遣兴,酒消愁。竹林多胜游。与君何日共仙舟。相看应白头。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
白居易 〔唐代〕
【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
马致远 〔元代〕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近现代〕
谒金门·秋已暮
牛希济 〔五代〕
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 〔宋代〕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韦庄 〔唐代〕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 〔宋代〕
生查子·旅夜
彭孙遹 〔清代〕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纳兰性德 〔清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