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清秋好,因为湖上行。拂衣昨夜度江水,青山画舫遥相迎。
垂杨飞丝映朱阁,古松擢干排苍冥。湖上多故人,邀我湖中亭。
大铙忼慨间淮鼓,高管断续和秦筝。妖童罗列十四五,曲曲尽作边头声。
长谈短歌共披写,座中客尽风流者。只愁天上落金乌,宁识湖边有车马。
高侯达者好著书,日开经史自公馀。洛下不唯容阮籍,临邛直欲朝相如。
昨日相过惭未报,今朝复枉湖中道。在贵真看能下人,微才岂敢论高蹈。
生平落魄偶言诗,空谷寒猿只自悲。何因得入君侯耳,逢人往往言相思。
相思相见日之夕,湖日湖云相映色。洲渚纡回势若环,波光琐细纹如织。
中流四顾忽茫然,四百罗浮出半天。君不见晋时葛稚川,作令乃以丹砂传。
又不见秦世安期子,说项不成成列仙。人生出处皆陈迹,百年且自行胸臆。
主人有酒须尽欢,回船勿使风涛黑。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