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二首·其二

鲁迅 鲁迅〔近现代〕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花台边埋葬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断流传给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经被杀害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在归来的路上为追忆他们面对祖国的河山慷慨高歌。

注释
 雨花台: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据统计,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在这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约达20万人左右。当地有五色小石,名“雨花石”。现辟为革命烈士墓。埋断戟(jǐ):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这里比喻战士虽死而壮志未灭。
莫愁湖:南京水西门外名胜,相传六朝时有女卢莫愁曾住这里,因而得名。余微波:象征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如莫愁湖里的微波不绝,流传后世。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有“余波流衍”的说法。
美人:在这里指革命烈士。
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1931年6月14日:“为宫崎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日夜向东流……。’又为白莲女士书一幅云:‘雨花台边埋断戟……。”’后均收入《集外集拾遗》。1931年春天,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斗争激化,鲁迅有感于时政,便作此诗讽刺国民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

赏析

  这首诗,则主要抒发了作者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慨。首句“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中,“雨花台”、“莫愁湖”是南京城两处具有标志性的地方,莫愁湖还曾有南京“第一名胜”之称。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雨写,又进一步雨绘了南京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以对应第一首诗中第二句雨写的景象。同时,诗人又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象征地雨写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率江浙新军攻打南京,从城外雨花台,经城南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曾在莫愁湖边,建立一座江浙新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四字,故此二处为辛亥革命遗迹。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雨写,沉痛地“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孙中山事业的愤慨。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表示辛亥革命失败,反映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二句“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中,“所思美人”在诗中喻指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
猜您喜欢
赏析

无梦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老眼花前闇,春衣雨后寒。旧诗多忘却,新酒且尝看。

拙定于身稳,慵应趁伴难。渐销名利想,无梦到长安。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乔吉 〔元代〕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张先 〔宋代〕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水龙吟·秋声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石甚),高城断鼓,和成凄楚。
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
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陈维崧 〔清代〕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风丝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