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宋代〕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奔亡道中五首 其四
李白 〔唐代〕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双调】清江引 分韵为崔月英
宋方壶 〔元代〕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宋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念奴娇
刘镇 〔宋代〕
采桑子(奉和秦楚材史君荔枝词)
张元干 〔宋代〕
长相思令
桃源忆故人
程垓 〔宋代〕
鼓笛慢(甲申五月仙源试新水。雨过丝生荷香袭人,因感而赋此词。时病眼)
赵长卿 〔宋代〕
踏莎行
徐俯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