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不竞惟竞劳,面黧胡使心不焦?醍醐一斛供一蚁,宜其仰栋如天高。
与君中年各有缚,势难脱屣虚空逃。海风汃汃云萧萧,木叶无怒声刁颾,下上者雁龙则韬。
理矰弃雁射龙去,龙不可得珠可捞。将珠持照千丈穴,穷极虱角辨蚊毫。
庄生齐物亦私见,谭子说化非鸿苞。此中有谛意相揭,按之不定成狂涛。
不儒不墨四民蠹,坐令鬼弄屠沽嘲。昔余拄胫惭未牢,踔趯六合神为騊。
袭形欺影四十载,浪以寸静攻万嚣。不断棼丝不宰肉,惜哉在匣昆吾刀。
子今抱石砭予病,惟镜合水明始交。镜匪愁碎但愁翳,水宁与涸毋与淆。
微光若出藕丝孔,其息洞达通八霄。于兹握守作骖乘,五岳秉简纷来朝。
世事等彼虚堂坳,罔疑渤海长滔滔。他年揽子偕游遨,潢流痛洗尘根胶,手摘北极星如瓢。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