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汪元量〔宋代〕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长夜里阵阵角声,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声长叹。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注释
望江南: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幽州:古九州之一,辖境在今河北、辽宁一带。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
官舍:官方的馆舍。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
月西斜:指拂晓时分月将落。
永夜:长夜。角声:军中号角声。
搔首:用手挠头。嗟(jiē):叹息。
绮(qǐ)席:华丽的卧具。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头。
黄花:指菊花。
捻(niǎn):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参考资料:

1、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海南出版社,1994:910-911
2、喻朝刚.宋词观止: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6
3、萧枫.唐诗宋词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304-305
4、李星.唐宋词三百首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548

赏析

  每逢重阳节,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肠断裂,搔首一长嗟。”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有甚于草堂者也。”(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之乱来更为沉痛。

参考资料:

1、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672-674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进逼临安城下,谢太后奉表献国。元军掳少帝、全太后及嫔妃、宫人以下百余人北迁。作为宫廷乐师的汪元量,则随有病在身的谢太后,于同年秋俘抵大都,也就是词题中的“幽州”。此词当作于北行大都期间的某个重阳日。

参考资料:

1、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672-674
汪元量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殿前欢·酒杯浓

卢挚卢挚 〔元代〕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王恽王恽 〔元代〕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尹鹗尹鹗 〔五代〕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闺情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

笛家弄(水际闲行)

王质王质 〔唐代〕

凌乱败荷,既似沙莞,又如淝水。颠倒旌旗都靡。馀花欹谢,又似乌江,骓兮不逝。虞兮奈尔。凋柳萧骚,又如轵道,故老何颜对。因缘断。时节转。自然如彼。自然如此。水边沙际。芦花摇曳。唤住行人,蓼花妩媚。引翻游子。又似江都酣夜延秋,建业望仙结绮。月下心飞,风前骨醉。共蘋花得意。今看昔、后看今未。一回头,已百弹指。
赏析

剔银灯

关注关注 〔宋代〕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知他向、谁家沉醉。
赏析

鹧鸪天(在朝日寿母昌国叶夫人)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帝里风光别是天。花如锦绣柳如烟。还逢令节春三二,又庆慈闱岁八千。
斟寿斝,列长筵。子孙何以咏高年。各裒千首西湖什,一度生朝献一篇。
赏析

鹊桥仙(以酒果为黄子默寿)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南州名酒,北园珍果,都与黄香为寿。风流文物是家传,睨血指、旁观袖手。
东风消息,西山爽气,总聚君家户牖。旧时曾识玉堂仙,在帝所、频开荐口。
赏析

浣溪沙(次韵戏马梦山与妓作别)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罗袜生尘洛浦东。美人春梦琐窗空。眉山蹙恨几千重。
海上蟠桃留结子,渥洼天马去追风。不须多怨主人公。
赏析

风入松(蜡梅)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玉妃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立秋娘。湘罗百濯蹙香囊。蜜露缀琼芳。蔷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浓香。萼绿轻移云袜,华清低舞霓裳。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