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听松阴萧萧。把山塘软水,弹作风涛。何处斜阳一角,瘦吟镂高。
弦带润,曾轻挑。旧雨痕,疏帘樱桃。诉秋士年华,春人福命,指上有离骚。
天女去,空花飘。□音声海里,万感如潮。莫问啼鹃锦瑟,彩鸾文箫。
谁念我,魂都销。忆虎山,他生红桥。正落爪铿然,僧房寂寥。
闻剪刀。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
辛弃疾 〔宋代〕
童趣
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双调】新水令 离别
李致远 〔元代〕
【双调】殿前欢_对菊自叹可
张养浩 〔元代〕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 〔宋代〕
念奴娇·天南地北
施耐庵 〔元代〕
六丑·落花
周邦彦 〔宋代〕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欧阳修 〔宋代〕
渔父词(其七)
王谌 〔南北朝〕
南乡子
虞刚简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