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游。楚尾吴根遍访秋。心事悄,夜夜望牵牛。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刘彻 〔两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代〕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元代〕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近现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牛希济 〔五代〕
清平乐·春来街砌
欧阳炯 〔五代〕
烛影摇红·送会宗
毛滂 〔宋代〕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完颜璹 〔宋代〕
一叶落·泪眼注
朱彝尊 〔清代〕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纳兰性德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