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晋阳故城书事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注释
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太原古称大夏,故名。
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 高大。
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
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
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却到:等到。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
2、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作者南渡黄河之前。此年二月,蒙元兵曾围攻太原。宋初对北汉首都晋阳发动围攻,双方伤亡惨重。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焚晋阳。在故城东北筑新城,即今太原市之前身。元好问登上悬瓮山,眼望晋阳故城,目睹残垣断壁,写下了此首诗。

参考资料:

1、申维辰.辽金文学第三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1:320

赏析

  诗的前八句,写作者登上悬瓮山顶的望川享,鸟瞰眼前景色,美不胜收,并引触了深深盼感慨。惠远祠前的晋溪水,从悬瓮山麓汩汩流出,清澈透碧,水中绿萍嫩翠、锦鳞腾跃,掀起了一层层银白色的浪花;溪上的悬瓮山象一座巨大的卧屏,群峰竞秀,气势磅礴,草木葱郁,景象万千;这里风景优美,形势雄伟,是中原大地的北大门,当年的晋阳故城就座落在这里,可以想见那巍峨的城阙高耸入云,景象无比壮观。站在望川亭上,回想起这座古城的兴衰变迁,感慨万端,如今眼前所展现出的,只有那千顷沃野上,一层层麦浪在春风中摇曳翻滚,那座悠久的历史故城已经不复存在了。

  接着,次八句,诗人回顾了晋阳故城被赵宋统治者废毁的历史。保宁元年(969),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进攻北汉,围困晋阳。在外敌入侵时,人民表现出积极御敌、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薜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簇”,就是晋阳人民面对侵略自发抵抗的爱国爱家精神的体现。然而城池被毁,生民被迁,河山虽然依旧形胜,但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便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中原北门”毁废后,给中原广大人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之灾。

  此后八句又从宋朝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角度予以鞭挞。“阙”指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形。用“苍龙”“玉虎”“金雀”等词形容之,极显其金碧辉煌、凌云欲飞的景象气势。如此宏伟壮丽的古迹,竟被付之一炬,且将民居尽焚,以致“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往来”二字,概括了数百年来无数人民的辛酸,它不仅鞭挞了宋统治者给山西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山西人民眷念故乡的传统。据传被掳至河南的山西人总不忘岁时回乡祭祀祖先,“往来”时还带些特产以充路资,此亦为晋商之渊源。“南人鬼巫”四句,则矛头直指宋王朝,斥其不重人事,迷信风水,导致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下场。

  末二句乃全诗主旨所在,前面从军事、政治、文化的角度阐述利弊,旨在希望金统治者再振围威,重建晋阳。

  全诗曲折往复,词语慷慨,气势雄放。抒发了强烈反对战争的情怀。

参考资料:

1、龙德寿.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18
2、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1242-1243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您喜欢
赏析

古风 其十九

李白李白 〔唐代〕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赏析

赠僧五首 钵塔院如大师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慇勤一戒重千金。

赏析 注释 译文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卢挚卢挚 〔元代〕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赏析

【中吕】山坡羊_别怀衣松罗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别怀

衣松罗扣,尘生鸳甃,芳容更比年时瘦。看吴钩,听秦讴,别离滋味今番又,湖水藕花堤上柳。飕,浑是秋;愁,休上楼。

春睡

花沾宫额,草香罗带,一春心事愁无奈。感离怀,梦多才,流莺只在朱帘外,午睡正浓惊觉来。挨,金镜台;歪,金凤钗。

感旧

凭高凝眺,临风舒啸,一番春事胡蝶闹。越山高,楚天遥,东风依旧桃花笑,金鞍少年何处了,牢,粗布袍。熬,白鬓毛。

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吓,却是你!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乔吉 〔元代〕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赏析 注释 译文

燕归梁·春愁

石延年石延年 〔宋代〕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草 一作:芳)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