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一何劲,飘然江上吹。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
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
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
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
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
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
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
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
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
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
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
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
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
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