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璩〔两汉〕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应璩
(191—252)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读史五首 其二
白居易 〔唐代〕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人月圆·会稽怀古
张可久 〔元代〕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陈子龙 〔明代〕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毛泽东 〔近现代〕
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祖可 〔宋代〕
点绛唇·小院新凉
纳兰性德 〔清代〕
木兰花慢(丙辰寿叶制相)
陈允平 〔宋代〕
醉落魄(前题)
姚述尧 〔宋代〕
水调歌头(七夕)
一剪梅(送晁驹父)
石孝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