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古风二首 其二
清珙 〔元代〕
饭饱拂石睡,睡足起閒行。霭霭孟夏景,新树鸣黄莺。
俯仰玩时物,散诞畅吟情。只此是真乐,何用求虚名。
溪岩杂咏 其三
山厨修午供,泉白似银浆。羹熟笋鞭烂,饭炊粳米香。
油煎青顶蕈,醋煮紫芽姜。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
溪岩杂咏 其六
结草便为庵,年年用覆苫。纸窗松叶暗,竹屋藓花粘。
麦饭惟饶火,藜羹不点盐。生涯随分过,谁管世人嫌。
閒居 其二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山居
离众多年无坐具,入山长久没袈裟。单单有个铁铛子,留得人间煮瀑花。
余山
吾家住在霅溪西,水满天湖月满溪。未到尽惊山崄峻,曾来方识路高低。
蜗沿素壁粘枯壳,虎过新蹄印雨泥。閒闭柴门春昼寂,青桐花发画胡啼。
余山 其二
柴门虽设未尝关,閒看幽禽自往还。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閒。
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余山 其四
溪浅泉清见石沙,屋头无角寄藤萝。夜深月下长猿啸,苔厚岩前少客过。
庭竹攲斜春雪重,岭梅消瘦夜寒多。寥寥此道非今古,徒把砖来石上磨。
余山 其五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余山 其六
优游静坐野僧家,饮啄随缘度岁华。翠竹黄花閒意思,白云流水淡生涯。
石头莫认山中虎,弓影休疑盏里蛇。林下不知尘世事,夕阳长见送归鸦。